12月18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汽车与日产汽车已进入合并谈判进程,未来可能还将考虑加入三菱汽车,以集结技术力量等经营资源,以适应快速的全球竞争,力争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受此消息影响,12月18日,日本股市开盘,日产汽车、三菱汽车股价直线拉升,日产汽车一度暴涨24%,触及日内交易上限。

    对于该消息的真实性,本田社长在18日早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合作在内目前正展开探讨,也在磋商其他可能性,但尚未有所决定。如果有决定下来的事项,会发布消息。”


67779f6d7cb0b.jpg


    抱团取暖不丢人

    本田和日产传出合并,要在前几年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但在新能源品牌满天飞的当下,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主要还是想共同度过这个困难的转型阶段。

    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日产汽车的净利润同比下跌99%,从1286亿日元降低到了9.95亿日元,今年三季度,这最后1%的底线也守不住了,直接转为亏损,该季度日产净亏损了93亿日元。日产汽车业绩表现的下滑,与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不佳或有直接关系。

    在中国市场,本田和日产一样,利润和销量双双下滑。2024年1-11月,本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30.7%。不久前,本田还决定将全球产能削减约50万辆,约占其总产能的10%,其中就有首次缩减中国市场的产能。

    受制于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缓慢,目前本田与日产的全球销量虽然还能看,但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造车不挣钱,企业自然是要想办法解决,资源整合无疑是更好的度过这个转型期的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汽车版图也在形成新的框架。

    其中美国通用汽车9月表示,将考虑与现代汽车就联合开发EV和软件等新一代汽车进行合作;在欧洲,9月德国宝马和丰田宣布了燃料电池车的全面合作;在美国,新兴纯电动汽车厂商RivianAutomotive与德国大众展开了合作。

    在中国合作与合并的案例就更多了,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日产与华为的合作,还有上汽大众与斯柯达的渠道合并,吉利银河与几何、领克与极氪的合并,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度过转型艰难期。

    目前本田与日产双方并没有否认合并与合作的消息,两家公司在电子邮件声明中都表示,“关于相关报道的内容并非由我公司发布,正如今年3月所宣布的那样,本田与日产正在探讨未来合作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如有进一步消息,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向利益相关方公布。”

    未来本田和日产若顺利合并,将打造一个与丰田相抗衡的汽车巨头,实质上会将日本汽车产业整合为两大阵营,并为本田和日产提供更多资源,以在全球市场与更大规模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