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速’到 ‘高质’,中国医药健康事业的下一站——《超越药片》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医药健康行业的下一站是利用新技术实现更多跨界合作,多方携手寻找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的新方法,而这些新方法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赢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6795eadda2717.jp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苏春霞教授表示,过去数十年间,肿瘤治疗领域取得诸多革命性的创新突破,先进的治疗技术与创新药物涌现,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为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亲历了多种传染性疾病从无法预防、难以治疗,到新疫苗上市、药物不断创新的新阶段,在她看来,如今更重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向公众普及疫苗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让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和创新疫苗为人群提供更好的疫苗保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李焰生教授是国内最早专注偏头痛诊治的专家之一。他介绍,中国偏头痛的规范诊治率很低,虽然近年已有创新药上市,但受限于公众的认知和治疗费用,偏头痛的精准治疗还在路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育是特应性皮炎和斑秃领域权威专家。他谈到,皮肤病中的“头号疾病”——特应性皮炎在中国有7000多万名患者,而斑秃则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这些免疫系统疾病,此前并未被大众正确认识,很多患者没得到规范治疗,随着创新药诞生,临床医生可以更有信心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辉瑞中国区政策与公共事务副总裁阙非表示,今年是辉瑞进入中国的第36年,前不久辉瑞正式官宣“辉瑞中国2030战略”,即未来五年,辉瑞引进10亿美元的投资,将在加速创新、提高诊断能力和治疗标准、促进本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三方面助力医药创新全链条发展。

  《超越药片:35位亲历者说》由新民周刊联合辉瑞中国共同出版,采访了中国医药行业3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描绘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的丰富细节。该书在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上与读者见面。作为《超越药片》序言作者,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让世界惊叹,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老龄化、城市化,中国在新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等都蕴含着新的机遇,为医药健康产业带来无限可能,使得医药健康的下一站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