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中国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38.6万辆,同比增长26%;新能源汽车贡献显著,零售销量同比增长79.7%至68.6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表现亮眼,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至65.6%,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头部车企领跑销量榜单,小鹏汽车则以超600%的同比增速成为新势力销冠。


67d642786e3d7.jpg


  一、自主品牌主导市场,比亚迪与小鹏领跑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持续扩大优势。比亚迪2月零售销量达20.6万辆,同比增长73.2%,市占率29.2%,稳居行业首位。其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超六成,且通过“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的全系搭载,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97.5%至9.3万辆,市占率13.2%;长安汽车则以4.4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三,同比增长86.1%。

  新势力车企中,小鹏汽车表现尤为突出,2月销量达2.8万辆,同比激增超600%,市占率4%。其主力车型MONAM03单月交付突破1.5万辆,带动品牌连续4个月销量攀升。小鹏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投入,尤其是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成为其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头部车企的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凸显。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实现成本控制,吉利依托全球化布局加速技术迭代,长安则凭借“北斗天枢2.0计划”推动智驾技术下沉。三家车企合计占据新能源市场近五成份额,形成自主品牌竞争的第一梯队。

  二、智驾技术加速下沉,10万级车型成普及关键

  2025年被行业视为“全民智驾元年”,车企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智能化能力。长安汽车率先将激光雷达搭载至10万元级车型,并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系统覆盖7万—20万元价格区间,推动高阶智驾向大众市场渗透。吉利汽车发布的“千里浩瀚”系统则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4万元级,加速智驾技术普惠化。

  技术路径上,头部车企倾向于“自研+合作”双线并行。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车型,首款产品定位30万元级豪华市场;小鹏汽车则通过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并计划2026年将智驾系统拓展至全球市场。政策层面,《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落地,开放超2500公里测试道路,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随着智驾技术成本持续降低,10万—20万元价格段成为车企争夺焦点。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搭载领航驾驶方案的乘用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渗透率超20%。自主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和政策支持,有望在智能化赛道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