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酿,质造剑南春——解码中国白酒品质新高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深入人心,市场对于白酒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者从原来的粗放豪饮到更加注重饮酒的健康性和舒适性,继续对厂家品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策端也在行业标准等方面持续调整优化。值得一提的是,2月21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首次建立了面向消费者的白酒品质表达标准化语言,让消费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识别中国白酒的特性,丰富和完善标准技术内容,创新产品标准的表达形式,推动白酒产业的标准化、国际化、规范化发展。
进入2025年,白酒领域将进入转型重塑的关键一年——无论是市场、产业还是产品,都呈现出较为积极、重大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不再以体量规模论英雄,也不再以增长速度看优劣。同时,消费也将引领并倒逼生产的发展和升级,更有品质、更高标准、兼具传统和现代科技属性且更有社会责任担当的白酒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增长优势。
“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在众多酒企中,拥有千年传承基因的剑南春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重要符号,剑南春自南齐发轫、盛唐扬名,至今已经延续了1500余年的历史,其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荣膺“中华老字号”称号,这既是传统工艺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也是中国名酒品质的典范。在新时代消费升级背景下,剑南春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依托千年酿造底蕴与创新技术融合,持续引领高端白酒品质标杆,为中国白酒产业的守正创新提供了生动注解。
历史视野:传承千年古法技艺,塑造品质之源
在开启剑南春酒瓶瞬间,消费者往往会感知到一股浓郁的酒香便扑鼻而来。剑南春白酒之所以饮后回味悠长,芳香四溢,这得益于优质原料和严格的酿造工艺。再往前追溯,千年的历史积淀,给剑南春留下了独特的“天益老号”活窖池群,再加上绵竹地区独特的地理属性,造就了剑南春的独特浓香品质。
古窖和工艺,这是融入剑南春品质基因的源头。
一方面,酿造高品质浓香白酒的关键点在“窖、酿、藏”。剑南春拥有中国古老的酿酒窖池之一“天益老号”,超过1500年的“天益老号”窖池周围,还有保存并连续使用至今的明清古窖池695口,面积达6万平方米。“天益老号”酿酒作坊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另一方面,在老窖池的基础上,“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历经岁月长河,相传至今。新一代剑南春酿酒人,在保留古法酿艺的同时,总结出“一低、二长、三控、四适当、五精作、六结合”等宝贵经验和独特工艺,确保品质不变并随时代不断精进。
同时,贮藏也是剑南春传统酿造技艺的特殊一环,剑南春万吨陶坛库内存放的陶坛让坛中的酒液能够自由呼吸,为氧化、酯化等系列反应提供条件,让酒体更加醇厚浓郁,芳香饱满。
对品质基因的坚持,悠久的传承以及一代代剑南春酿酒人的持续创新,剑南春在1979年、1984年、1989年的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蝉联“全国名酒”称号,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现代视野:科技赋能传统的迭代升维
白酒行业既是传统产业更是现代产业,既有文化含量更有科技含量。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剑南春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品质跃升。
在生产工艺和应用科研成果方面,剑南春走在行业前列。剑南春率先获得“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认证标志”,开创“酒体设计学”和“酒体形态学”,发明“秒持值衡定评酒法”和“挥发系数鉴别年份酒的方法”,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其中,“秒持值恒定评酒法”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感官评酒模式,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官体验,转化为数据化和标准化的科学评判。这一创新不仅推动了剑南春在品质和价值上的双重提升,更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李净所总结,剑南春对白酒行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突出的贡献就是其提出的酒体风味设计学和酒体形态学,剑南春的研究为中国酒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白酒企业中,剑南春拥有堪称豪华的实验室和科学研发平台。名酒研究中心、微生物研究室、酒体设计中心等部门,让剑南春在科技研发方面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24年,剑南春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日酒曲特征微生物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及中国酒曲品质提升研究》,该项目产出了2项企业标准、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2篇高水平论文,为行业微生物研究树立了标杆。此外,剑南春科研团队通过宏转录组和代谢组技术,率先解析了窖池微生物协同发酵的复杂分子机制,成功揭示了剑南春“香而不冲、绵柔顺喉”独特风味的科学成因,并将相关成果转化为30余项技术专利,进一步巩固了技术优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