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3月28日电 (陶拴科)天还未亮,新疆阿勒泰牧民叶尔肯的手机屏幕已经亮起。“上海老顾客订了20只羊,这会儿冷链车该到机场了。”叶尔肯说。

  十多年前,叶尔肯要赶三天集市才能卖掉的羊,如今动动手指就能发往全国。这种变化,正是新疆羊肉产业崛起的缩影。

  从集市到网络的跨越

  曾经,新疆羊肉受限于交通和物流,只能在本地集市售卖。如今,随着冷链物流的兴起,新疆羊肉的销售半径大大拓展。

  从上门揽收、冷冻、真空包装,到打包发运、派送、售后,阿勒泰羊肉48小时就能送达上海。

  近年来,各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在新疆布局,为新疆羊肉外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物流公司推出“冷运零担”与“冷运整车”服务,通过集拼分拨、多温控制等技术,确保牛羊肉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通过产地直发、全程冷链、智能温控等措施,让新疆牛羊肉能够快速、安全地送达全国各地。


67e76dfdddc4c.jpg


  在和田,物流企业还推出“极速鲜”寄递服务,采取“电商销售+邮政寄递+冷链配送”模式,让和田牛羊肉搭上外销“快车”。

  在霍城县大西沟镇的庙沟源生鲜肉厂直播间内,主播雷杏春与她的伙伴每天销售新疆羊肉,顾客反馈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口感鲜美。每场直播的观看量可达2万人次以上,销售量达200多单。

  通过直播,新疆羊肉不仅走进千家万户,更让牧民们尝到甜头。这种新兴的销售模式,让新疆羊肉的品质和口碑得以快速传播。

  好牧场孕育好羊肉

  新疆拥有7.2亿亩可利用草场,广袤的草原为羊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饲料。无论是阿勒泰大尾羊的丰腴不腻,还是麦盖提县刀郎羊的肉嫩多汁,都让人回味无穷。

  走进和田夜市,烤肉大叔一脸笑容,火炉上用红柳枝串着的烤肉滋滋作响。肉块入口的瞬间,汁水裹着咸鲜在舌尖迸开。

  在北疆,阿勒泰人对羊肉的赞美似乎更有说服力:“我们阿勒泰有千万亩天然牧场,草原上的羊一年四季在奔跑吃草,吃得好、喝得好,羊肉紧绷绷的,吃起来筋道,有味道。”

  在塔城地区,当地人说起巴什拜羊更自豪:“你瞧这羊蹄印里,能抠出贝母花的香气。”

  巴什拜羊总比别的羊多道“加餐”——舔食裸露的天然盐岩。这种半野生放养方式让羊肉自带淡淡咸鲜,牧民戏称“会走动的盐罐子”。

  在新疆,无论是热闹的巴扎,还是街边的小餐馆,羊肉串、手抓肉等美食总是吸引着众多食客。许多来新疆旅游的游客,品尝过新疆羊肉后,都对其赞不绝口,纷纷将其列入“必吃清单”。

  产业不断升级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新疆养羊人已从传统的马背放牧发展到如今的智能化管理,科技为养羊业带来新活力。

  近日,在哈巴河县冬牧场,“90后”姑娘阿依达娜·哈太正用手机查看羊群数据。她家300只巴什拜羊每只都戴着电子耳标,“体温、运动量这些数据,比我爷爷那辈靠摸羊肚子准多了”。这种智能放牧方式不仅提升了羊群的管理效率,也让她对羊群的健康状况更有把握。

  阿依达娜的父亲有个笔记本,上面记着祖传的配种口诀。如今这些经验变成了电脑里的数据模型,搭配AI系统分析,提高产羔率。“以前跟着月亮转场,现在跟着数据养羊。”阿依达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