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惠民生 西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自2025年2月以来,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国内再度掀起人工智能的应用浪潮,特别是在医疗领域内: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首个腹膜透析大模型、首个儿科大模型以及数智超声大模型等纷纷亮相。这些改变标志着,一场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新切入点的“AI+医疗”风暴正在酝酿。早在此轮大模型风潮出现前,国内的“AI+医疗”已经历了多年发展。而在以往,产业的商业模式极不成熟,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在享有科技独角兽声誉的同时,也免不了落入“融资-烧钱-亏损”的循环。同时,AI的应用似乎也总局限于“开药”“续方”的狭隘想象。不过,发展至今,产业中原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更新,AI+医疗领域已经诞生了更有说服力的阶段性成果。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深耕多年后,微医控股已经先行转向了“AI+医疗”赛道,并伴之以自身商业模式的升级,实现了AI医疗服务在诊疗服务乃至健康管理全流程的覆盖。目前,该企业独家打造了按人头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向更广阔的基层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作为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按2023年的收入规模计算,微医控股已经登顶国内AI医疗服务行业。若是再结合企业目前的收入增速来看,微医控股的未来极富想象力。
创收能力显著增长
据业内人士透露,微医控股的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2024年度总收入已迈入50亿元大关。这一创收数据在“AI+医疗”领域内遥遥领先,是目前“港股医疗大模型第一股”讯飞医疗2024年7.34亿元营收的七倍。
此前的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全称“微医控股有限公司”)公布招股书,宣布启动港交所上市计划。
微医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是微医控股创造的一种“AI新物种”。它扎根于微医控股长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积淀,以AI 驱动升级,2022年在天津互联网医院的基础上建设而成。
自2020年开始,微医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启了“天津数字健康共同体”专项医改工作。2022年以来,由微医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7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00余站点及卫生室共同组建的天津AI数字健共体也在逐渐长成。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扮演着前述基层医疗联合体总健康负责、总技术赋能、总绩效统筹的角色。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表明,在微医控股的赋能下,有大量的患者不仅来到了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还成为了这些医疗机构的签约会员。据了解,在天津健共体之中,已累计有60余家亏损的基层医院实现盈利。
“天津模式”是微医控股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成果。微医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也成为标志案例。这个案例不仅仅意味着AI带来技术革新,更是一项重要的商业突破,它不仅代表了早期那些将AI全方位应用在医疗之中的设想正在逐步实现,也意味着AI+医疗的商业想象空间还可以持续扩充。
微医控股的“天津模式”建构了具有竞争力的商业闭环。此前,互联网医疗盈利困难,表现在企业投入巨大的同时,缺乏可持续创造商业获益的有效手段。微医控股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按人头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吸纳了大量的会员,并实现了收入规模的连年快速提升。
深入分析这一模式可以看出:一方面,它服务了数量众多的患者,依靠庞大的会员数量稳住基本盘,当然,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较低;另一方面,在拥有众多数量的签约会员后,微医控股也在为自身导入更强劲的发展后劲,庞大的会员数量为企业后续开拓高利润率的增值业务奠定基础。
目前,天津市健共体已为约100万会员提供多病种及糖尿病管理服务。这展示的正是微医控股创造商业价值的可能性。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微医在天津初推出按人头付费的糖尿病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时间是2022年。也就是说,在不足三年的时间内,以这一业务为开端,就已经吸引了100万健康管理会员签约,业务的扩张速度和成长性可见一斑。在糖尿病之后,微医控股现阶段也将疾病管理的工作推广至了更多病种管理,这也必然会进一步支持业务大盘增长。
据微医控股招股书,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收入达18亿元。其中,来自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收入为10.3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来自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收入在一年内增长了近7倍。
所谓“来自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收入”,正是指按人头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这一数据的强增长再次印证了微医控股的业务正在高速发展。微医控股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此类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按人头总额付费的健康管理作为AI健共体的基础商业模式,不仅能实现保本微利,凭借着与广泛医疗机构、用户形成的深度服务关系,这种商业模式在精准获客、风控、高效履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优势。它不仅在面向C端、B端的业务中打开更加广阔的增值服务市场,还有助于企业在生态能力方面的释放,进一步提升商业可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