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从研发、市场准入、支付到临床应用构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体系。其中,《若干措施》提出的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等举措,被视为破解行业“支付瓶颈”“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政策突破。


6864daa4a6e01.JPG


当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等媒体表示,基本医保坚持“保基本”定位,部分临床效果显著的高值创新药因超出保障能力暂未纳入医保目录。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超过95%的资金使用率相比,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能上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推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有助于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

创新药研发装上“精准导航”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发展驶入快车道。2018年至2024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今年上半年获批数量已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

《若干措施》提出了加强对创新药研发支持、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强化组织保障等5方面16条举措,旨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对此,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干措施》内容系统、结构严密,围绕创新药研发、准入、临床使用到多元支付构建了完整链条,逻辑“从头到尾非常清晰”,全面落实后将对创新药发展产生实质推动。

尽管我国创新药发展成效显著,但一些领域也存在跟随创新多、同质化严重、临床价值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成为政策引导的方向。

《若干措施》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精准导航”。《若干措施》指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在确保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必要的医保数据服务。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做好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数据归集和分析,开发适配创新药研发需求的数据产品,支持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理确定研发方向、布局研发管线,提升创新效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保数据涵盖了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关键信息。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有望引导企业聚焦真正临床有价值、有疗效的创新药研发,避免同质化竞争。

“《若干措施》将进一步激发研发活力并匹配临床需求。”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医药”)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落地将极大提升创新药研发效率。

多元化支付打开新渠道

国家医保是我国最大的医疗支付方。当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以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发展。

例如,我国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当年医保目录新增品种中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至2024年98%。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药品中,有33个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以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尽管医保目录准入加速,但部分年治疗费用超百万元的细胞治疗药物、罕见病用药仍难以纳入医保目录。创新药企业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尚有落差、多元化支付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