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面临挑战性的气候变化和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之际,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的“2024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农业专家、企业代表和农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669c8224e697a.png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此次大会上,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得以在公众面前展示。例如, 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农业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信息,从而帮助农民精准施肥和灌溉。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了资源消耗,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邢台市农业局局长李明在大会上表示:“2024年是我们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一年。今年,我们将大力推行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农田数字化、农业生产智能化的目标。”李局长强调,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型农作物品种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在大会中,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王华分享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抗旱耐病的农作物新品种。王研究员表示:“我们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一种新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和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这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基因技术,生态农业的关注度也愈发上升。在大会的展区中,展示了多种生态农业实践案例,如无土栽培、立体种植以及生物农药的使用等。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还在保护土壤、节水和降低化肥使用等方面表现出色。农民代表张伟在分享他的生态农业经验时提到:“采用生态种植以后,不仅收成增加了,地里的土壤质量也有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也在增加。”

  除了科技创新,农民的参与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会上,主办方特别设立了一个“农民创新坊”,鼓励农民分享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经验和成功案例。来自全省的多位农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与新理念,提高经济效益。

  据了解,今年河北省已在超过100万亩的农田中推广了智慧农业技术,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这一面积将翻倍。通过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河北不仅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更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与会专家预测,如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成功经验,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幅提升,最终实现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此次会议的最后,来自农业部的领导也表示,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建立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创新实践。随着政策的扶持与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农业将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让农民的生活更为富裕、幸福。